我们在他乡做什么
我们在他乡做什么 ——献给我的母校张家口一中百年校庆
高尔基
法国诗人兰波把他的诗句“生活在别处”写在巴黎大学的墙壁上,米兰·昆德拉把这句话写成了小说。
一语成谶,只不过不是针对一个人,而是针对一代人,确切地说,是我们这代人。
在我的小说《大投行家》序里,我说我们这一代人是“大迁徙的一代人”,这句话得到了很多朋友的认同;如今母校百年校庆在即,举目四望,当初并肩作战的兄弟们,可不就...
四个人上餐馆
“鲍鱼……”我漫不经心地翻看着菜单,抬起头问服务员,“两头的吗?”
“有,有,有。”服务员忙接茬。
“龙虾……”我这次没有抬头,“澳洲的还是缅因的?”
“澳洲的,澳洲的。”服务员又是一阵接茬。
“刀鱼……”这次我还没有问,服务员接的比我还快:
“南通的,南通的。”
我合上菜单,重重地叹了口气,“一份干炒牛河,打包。”
“先生,您有事着急走吗?”服务员问道。
“怎么着...
三个人上餐馆
每年的这一天,我们仨都会聚一次,谁让我们是大学四年的室友呢!
地方嘛,自然就是学校门口的串吧,这么多年来,我们喜欢的都是这个味。
不过去年,明显感觉到串吧的生意大不如昨,因为学校门口早已一改往日建筑工地、民工棚聚集的样子,而是一栋栋高级写字楼拔地而起,俨然“宇宙中心”的气象。
我们吃完烤腰子,站起身来要走时,老板送我们到餐厅门口,一脸落寞。
今年本来有点犹豫是否还到那家串吧...
《大投行家》番外六:餐馆奇遇
二个人上餐馆
你知道纽约有多少家中餐馆?
你不知道?
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应该比必胜客、麦当劳和赛百味加起来还多。
他们有着类似的装潢,类似的菜单,类似的炸饼干,类似的外卖袋,他们是纽约的“成都风味”、“沙县小吃”。
但琳达终于决定不和我吃中餐了。
在我们好了123天之后,这个自称“缅因州原住民”的白人女孩,向我提出抗议。
“中餐太不够档次了,我们应该找...
一个人上餐馆
公司楼下的面馆,供应南北风味各色面食,味美价廉,我经常光临。
一天中午,我照常走进面馆,点了一份大宽拉面,看到面的卖相甚好,于是决定拿出手机拍一张,馋馋我的南渡香港吃面食不易的兄弟。
老板看到我在对着一碗面拍照,小心翼翼地走过来,问道,
“您是在美食评点网工作吗?”
“不是。”我抬起头,看到他紧张的表情,不禁失笑。
“那您有家人在美食评点网...
我的诗歌《半岛夕照》——节选《城市的味道》
半岛夕照 [1]
黄昏穿过街道的那个黄昏,
我依稀还是年幼的我;
但是我奔跑啊,奔跑啊,
我的前方是
黄昏映照的左岸,
还是映照黄昏的右岸?
人生总有如此的时刻,
坐在广场的塑像裙下,
咖啡冷掉,小说却还没有读完,
抬起头,看到夕阳暖下来,
人来人往的街头,
应景似的静下来,
许愿。
老书店的伙计穿着入时,
达利的胡须,背带西裤...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屈原
中环有一大帮西服革履从头到脚精致之极的人,他们或在投行,或是律师,或做咨询,都是办公室顶层的白领。每天早晨从地铁熙熙攘攘走出的这群人,有很多标志能够让你快速地分析出他/她在这个办公室生态中的等级。
不,我说的当然不是看服装,180支的西服和150支的西服恐怕一般人肉眼也难以区分;
不,更不是看他们额头、眼角、脖子的皱...
我的诗歌《哈瓦那·夜》——节选《城市的味道》
哈瓦那·夜
敞篷车滑过空旷的街,
流星切开静谧的夜。
雪茄烫到了手指的尖,
我看到了你的人字拖鞋。
风
雨
夜
街上积水浸湿了军靴,
远遁的流星把灯拉谢。
苦到了舌尖我有些醉,
你的出现是我的狂欢节。
风
雨
夜
敞篷车停在欧雷力街,
夜深了鸽子都已安歇。
马蒂尼卷起我们的眼神,
海盗的朗姆酒好烈。
风...
一月一花
高尔基
也许经历过的很多坎坷,
都是主赐给我们的恩泽,
生命中有你,
是脚本中铺垫之后的段落。
那个阳光明媚的中午,
我接过你的手,
有时候,恨不能倾尽一世温柔,
但告诉自己,一切美好慢慢走。
有你陪伴是生命的惊喜,
在那之前,有很多崎岖和孤寂,
于是我默默行进,
祈祷光亮的赐予。
后来遇见你,后来在一起,
有时候,因为爱,头会低得很低,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