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关税杠杆下的短期贸易波动:2025年5-7月预测分析 

 


一、数据呈现的贸易弹性


 2024年3月至2025年4月的中美贸易数据,清晰地反映了关税调整的短期冲击:


 • 中国对美出口:从2024年3月的29.68万亿元人民币升至12月的35.06万亿(政策适应期增长),随后在2025年4月回落至23.68万亿(新关税生效后的短期调整)。

 

• 美国对华进口:同期在9.79万亿至10.99万亿间波动,2025年4月降至9.01万亿,显示美企在关税变动下的库存策略调整。

 

这一波动并非简单的"贸易萎缩",而是企业在新关税框架下的适应性反应——部分订单提前执行(2024年底冲高),部分需求暂时观望(2025年初回落)。

 

二、2025年5-7月预测:反弹在即


 基于2024年4-12月的月均贸易量(出口32.8万亿,进口9.6万亿),2025年5-7月的预测值为:


 • 中国对美出口:98.4万亿人民币(三个月合计)

 

• 美国对华进口:28.8万亿人民币(三个月合计)


 这一预测符合关税政策落地后的常见规律:

 

1. 短期压抑后的需求释放:企业经过1-2个季度的供应链调整后,将重新匹配供需。

 

2. 季节性因素:5-7月是传统出口旺季,尤其消费电子、纺织等品类备货需求上升。

 

3. 政策博弈的阶段性稳定:中美在2025年初的谈判暂时锁定了关税清单,企业决策确定性提高。
 

三、关键影响维度
 

1. 生产者价格(PPI)的传导压力
 

• 出口激增将推高国内工业品需求,尤其机电、化工等关税敏感行业可能出现短期产能紧张。

 

• 企业为分摊关税成本,可能上调FOB报价,进一步强化PPI上行趋势。
 

2. 航运市场的脉冲式波动
 

• 美西航线运价可能重现2024年Q4的跳涨模式,但幅度受限于三大因素:

a) 船公司2025年新增运力投放

b) 中欧、东南亚航线分流效应

c) 美国零售商库存仍处高位,抑制紧急补货需求

 

3. 市场一度猜测,中国可能通过东南亚或其他市场间接对美出口,以规避关税。但现实情况更为复杂:
 

a)特朗普的“精准施压”策略:美国并未放任转口贸易增长,而是同步收紧对越南、墨西哥等潜在中转地的审查。这意味着,单纯依赖第三国转口并非可持续策略。
 

b)中国出口的结构性调整:2025年4月的出口下滑,部分源于企业主动调整市场布局——并非转向美国,而是转向需求更稳定的新兴市场(如东盟、中东)。这种调整并非被动规避关税,而是基于全球需求的重新分配。
 

c)谈判的“修修补补”效应:中美谈判不会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而是会形成阶段性协议,每次小幅调整关税清单。这种“渐进式博弈”使得供应链调整更具弹性,而非彻底重构。
 

四、结论:波动中的新平衡
 

2025年中的贸易反弹将是政策周期与市场周期共振的结果:

 

• 短期看,98.4万亿的出口预测反映关税冲击已被初步消化。
 

• 中长期仍需观察:

 

  ◦ 美国2025年大选后的政策延续性
 

  ◦ 中国企业对非美市场的渗透能否抵消关税成本
 

  ◦ 全球通胀环境对消费品关税敏感度的削弱


 


 

话题:



0

推荐

高尔基

高尔基

264篇文章 3小时前更新

笔名北方君子,张家口人,财新传媒副总裁,曾任职于汇丰银行、中信证券,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首届本科生校友导师。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