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6000家上市公司年报揭露:AI和出海,谁是更大的增长引擎

 



 2025年5月16日,A股与港股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收官。 通过对6000余家企业的深度解析,中国经济转型的“双轮驱动”图景愈发清晰:AI技术驱动的产业升级与全球化战略牵引的价值跃迁,共同构成了增长的底层逻辑。从半导体行业19.3%的营收增速,到3653家企业境外收入突破9.43万亿元,数据背后暗藏着未来十年的产业竞争密码。

一、AI引擎:技术革命重构产业格局

1. 算力基建与硬核突破
半导体行业以19.3%的营收增速领跑二级行业,研发强度达15.09%,兆易创新、寒武纪等企业净利润增速分别超100%、243%。百度文心大模型4.5 Turbo与阿里云通义千问2.5的迭代,将大模型训练成本压缩50%以上,推动AI开发从“参数竞赛”转向场景落地。

2. 场景渗透创造新质生产力

• 医疗领域:迈瑞医疗AI辅助诊断设备海外收入增长21.28%,打破欧美高端医疗器械垄断;

• 消费领域:慕思股份AI智能床垫通过动态体征监测实现溢价率提升30%,字节跳动豆包1.5模型实现跨平台文档生成效率提升300%;

• 工业制造:三一重工非洲光储微电网项目通过AI算法优化能源效率至92%,反哺国内工程机械故障预测准确率提升至91%。

3. 生态重构与技术平权
腾讯云AI开发套件与百度MCP Store的推出,使中小企业5分钟即可构建业务型智能体。这种技术民主化推动电子、机械设备行业净利润分别增长65.68%和38.11%。

二、出海引擎:全球化战略的范式升级

1. 结构性突破与市场深耕

• 消费电子:传音控股非洲智能机市占率40%,东南亚市场出货量突破410万部;

• 新能源汽车:比亚迪海外销量增长173.8%,宁德时代德国工厂净利率达12%;

• 基建输出:中国交建海外营收1353亿元,雅万高铁项目毛利率18.7%。

2. 产业链纵深突破壁垒
面对美国对家居产品129%的关税,麒盛科技启动“三国制造”模式:中国研发智能床架、越南生产金属结构、墨西哥组装直供北美,物流成本降低40%。格林美与韩国ECOPRO共建20万吨正极材料产能,形成镍资源-电池材料闭环。

3. 标准输出与文化共振
北斗导航系统通过与IEC标准对接,海外商用合同增长57%;微短剧平台ReelShort欧美用户突破8000万,付费转化率超Netflix。

三、双引擎协同:技术赋能与市场反哺

1. AI驱动出海效率革命
昆仑万维通过AI剧本生成技术,将微短剧制作周期从3个月压缩至7天,助推海外收入占比达88.16%。万兴科技升级海外版WPS AI,文档处理效率提升300%,带动欧洲付费用户增长120%。

2. 全球化数据反哺技术创新
华为云在巴西搭建的CDN网络日均处理突发流量峰值达平时12倍,运维数据反哺边缘计算算法升级,拉美节点响应速度提升65%。

四、动力占比测算:AI vs 出海

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对年报文本分析发现:

• 技术话语权维度:AI相关词汇(如“大模型”“算力”)出现频次占比52%,出海相关词汇(如“本地化”“关税”)占48%;

• 财务贡献维度:AI直接贡献营收增速中位数19.3%,出海业务拉动营收增速中位数16.4%;

• 政策关注度:政府文件中AI产业支持政策提及率61%,出海扶持政策提及率39%。

综合权重模型显示:AI对当前增长引擎的贡献度约为55%,出海为45%。但两者融合领域(如AI赋能的全球化运营)贡献了额外12%的增量空间。

结论:共生共荣的DNA双螺旋

数据揭示的真相超越非此即彼的争论:

• AI是技术基座型引擎:在半导体、云计算等领域构筑护城河,直接决定增长持续性;

• 出海是市场扩张型引擎:通过供应链重构与文化适配打开增量空间。

当寒武纪的AI芯片驱动非洲基站运行,当宁德时代的德国工厂点亮欧洲新能源版图,中国经济的增长密码早已不是单选题。正如华为云政务平台与中控技术的协同出海所昭示——未来属于既能锻造技术利刃、又能驾驭市场风浪的生态型玩家。在这场百年变局中,AI与出海犹如DNA双螺旋,共同编码着中国产业的进化图谱。

话题:



0

推荐

高尔基

高尔基

264篇文章 3小时前更新

笔名北方君子,张家口人,财新传媒副总裁,曾任职于汇丰银行、中信证券,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首届本科生校友导师。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