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从喜剧想到的(一)

高尔基

 

看了《夏洛特烦恼》,对“沈腾型喜剧”突然有了别样的好奇,偶然的机缘看到年初的《欢乐喜剧人》,不能自拔地从头看到尾,看到沈腾夺冠。在喜剧人来来回回的十多场竞争中,对于文化作品的前途,竟然有了一点粗浅的想法。

从《笑傲江湖》、《我为喜剧狂》、《中国喜剧星》到《欢乐喜剧人》,这个脉络是一定的,就像从《中国好声音》到《我是歌手》一样正常,培养素人上位的娱乐节目炙手可热之后,制片人索性进一步聚焦咖斯成本,从明星入手来创造竞争,集中更多的看点。

这个节目演进,恰恰营造了一个新生代喜剧明星直接竞争的环境,除了形成十几期优秀的喜剧作品之外,更有意思的是,这个节目好似帮助外行人作了一个系列的行业比较研究,横向地比较各个喜剧流派在新生代明星或者团队上,是如何进行传承和发展的。

我们看到当下的喜剧明星,毫无悬念地有这么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植根于传统喜剧模式的团队,这里面包括相声,也包括二人转。因为传统喜剧大多出身草根,必须追求迎合受众,“平地抠饼,对面拿贼”,因此积淀下来非常丰富的舞台经验,但同时也有高度和深度不足的限制。因此现代化的传统喜剧形式,一直都在沿着两条路做事情,一个是如何传承,更好地利用已有的“包袱”,另一个是如何发展,如何提高,如何迎合时代需要。这个方向上,这次的比赛中,宋小宝团队的表现是很优秀的,成绩上也能看得出来。

另一种则来自于上一类思路中的第二个事情,即传统喜剧模式“发展”的问题,在相声不景气的90年代,曾经有不少相声演员,引进更多的网络笑话来补充“包袱”,那个阶段的作品有三个特点,一个是笑料更贴时代,但同时地传统的包袱基本都摒弃掉了,另外最大的问题在于如何组织新时代的笑料,经验不足,即缺乏“讲故事”的能力,经常沦为笑料集萃。20年来,不少年轻人沿着这个思路在尝试,他们对新笑料更熟悉,不断地探索笑料新的组织形式,逐步地培养起“讲故事”的能力,把作品看上去不那么像“集萃”。这个探索是很可贵的,贾玲是其中很优秀的代表。

第三种更加不同,相比前两种形式贴近大众的基因,第三种更类似于“夫子自道”,肇始于舞台剧开始,艺人本身的自身文化定位,在内心深处是高于受众的。因此,在剧本创作的最开端,演员团队即预设了一定的文化背景,要“灌输”给受众,在表演过程中,“灌输”的形式要服务于立意,但同时形式本身也具有创作高度的要求。这是一种很折磨人的创作过程,我最早有这个感觉的是台湾的相声演员宋少卿,这次我从开心麻花团队身上看到了这一点。

值得解释的,我这种分类,绝无高下之分,因为文化的精髓,既在提高,也在普及,因此无论哪种形式,如果能够生存和发展,最后都一定的殊途同归的。

 

话题:



0

推荐

高尔基

高尔基

238篇文章 28分钟前更新

笔名北方君子,张家口人,财新传媒副总裁,曾任职于汇丰银行、中信证券,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首届本科生校友导师。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