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在前面的话:
2021年我们同APEC中国工商理事会合作,共同推出了“中国数字经济产业示范样本”,并出版了书籍《数字上的中国》。我个人承担的章节是有关乡村振兴的部分。最精华的部分都在书里,不过在农村生活了两个多月,又走访了不少的田间地头,案例很丰富,在这里也做一个连载,和大家分享。
图书链接:https://item.jd.com/13040631.html
关于乡村振兴的笔记(七) 数字化农村金融是数字乡村建设的物质保证
从世界范围来看,早期典型的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应该来自于1970年成立于孟加拉国的农村银行——格莱珉银行。被誉为“微型金融之父”的创始人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在2006年因“从社会底层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努力”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至今,格莱珉银行在孟加拉国的81400个村庄中建立了2568个支行,服务893万金融界难以接触者。格莱珉银行还款率99%,成为了金融界的奇迹。同时,格莱珉独特的“五人小组、中心会议、社区议题”等模式,能有效扩展底层妇女的社会网络,培育社会资本,通过利用金融工具,让他们经济上更有力量。2017年,尤努斯新书《三零世界》(中文版书名《普惠金融改变世界》)出版,他将未来世界的目标定义为三个“零”:零贫困率、零失业率、零净二氧化碳排放。
格莱珉银行的经验,同我国当下推进乡村振兴的目标和路径,有很多类似之处。乡村金融的核心使命在于推进共同富裕,一方面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另一方面助力农业现代化,帮助农村百业兴旺,当下还会多一个目标,即建设生态美好可持续的农村,完成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从实现路径上看,农村金融的展业又需要和农村社会关系、农民物质和精神生活状态、农业的生产模式和供应链关系等领域紧密结合。和我们上文提到的智慧农业遇到的问题有很大的类似性,农村金融的展业,同样需要非常细腻扎实的工作。而建立在扎实落地工作的基础上,农村金融又能对农村和农业产生深刻影响,包括助农劝业,移风易俗,支持基建等等。
农村金融数字化则是农村金融在现代化背景下很重要的发展阶段和演进手段,体现了两个历史进程的相遇和交融,一者数字乡村建设决定了农村金融必然将拥有逐步改善的产业数字化基础,并且农村金融的展业也要适应这样的数字乡村大环境;二者在于金融产业本身的数字化,也在逐步扩张到农村金融领域,从而将农村金融乃至农村经济的方方面面纳入到数字金融的行业生态中。
我国对于发展农村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一直高度重视。“十三五”期间,在《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等系列政策指引下,中国农村数字普惠金融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一方面,传统金融机构的数字服务持续发力,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在县域和农村地区应用不断增多;另一方面,以电商平台为基础的商贸物流体系加速向农村地区延伸,带动当地电子支付、网络征信、网络小贷等关联金融业务覆盖面持续拓宽。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中多次提到农村金融,并且重点提出几个发展方向,以弥补目前农村金融发展不足的问题。
第一是发展乡村数字普惠金融。随着互联网在农村的普及,鼓励各类型金融机构扎实深入、积极探索适合乡村居民行为习惯的金融产品模式,做好数字金融的消费者教育和保护。
第二是发展农业供应链金融。随着农村地区水利、公路、电力、冷链物流、农业生产加工等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在发达地区和城市发展较为成熟的供应链金融将会逐步扮演重要角色。围绕核心企业,管理上下游企业的资金流和物流,并把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解决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问题。
第三是发展消费金融。随着扶贫攻坚战取得历史性成果,乡村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对生活品质的提升也将有进一步的愿望,对于挖掘乡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发展消费信贷无疑是非常好的机会。
第四是通过金融手段积极帮扶乡村新业态和智慧绿色乡村的建设。推动互联网与特色农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意农业、认养农业、观光农业等新业态,需要大量资金将现有农村生活和产业环境进行不同程度的改善,鼓励市场相关机构通过金融手段,有计划、分阶段、可持续地为可行性较高的项目注入资金,帮扶乡村实现这一目标。
传统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进程在农村地区的发展本身也很迅猛。国内的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在推动移动端业务发展的工作上,同样将农村地区作为重点,因此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村地区的网上银行使用率。据央行数据,2016-2019年,农村地区网上银行账户开通累计数由4.3亿户增至7.1亿户,增速达65.1%;农村地区手机银行账户开通累计数由3.7亿户增至8.2亿户,增速达120%。
作为全国首家地级市农村商业银行,马鞍山农村商业银行取他山之石攻玉,率先引入了德国IPC公司微小贷款技术,又全国首创“联户保”企业贷款等产品,解决了财务制度不健全,无合适抵押物,且急需资金周转的小商户和小业主的融资需求,开创了小微贷款先河。
同时,该行非常重视农村金融数字化对农户的普及和便利,围绕“科技+信息”打通服务乡村的“最后一里路”。为拓宽农村地区普惠金融服务渠道,实现营业网点“乡乡通”、普惠金融便民点“村村通”、电子银行服务“户户通”。马鞍山农商银行对营业网点和便民服务进行功能再造和布局优化。在市郊及县域所有乡镇布放了离行式ATM机58台,在55个行政村布放了惠民宝自助设备122台,进一步将金融服务触角延伸至农民身边。
整体观察下来,数字化的农村金融对数字乡村的相互依托关系非常显著。乡村金融在未来,更多地将以农村的数字经济为核心场景,将依托数字乡村建设积累下来的数据为主要依据,将越来越多地依赖中心企业或者合作社为供应链金融的枢纽。这些都决定了,农村金融本身,是数字乡村发展的产物,是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产物,是农业现代化和智慧化的产物,当然同时也对几个领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但反过来看,也是作为一个提醒的是,数字金融有其局限性,在农村这种局限性会更显著。传统金融难以解决的问题,数字金融依旧难以解决。因为城乡之间仍然存在的数字鸿沟,数字金融可能会拉大农村地区的发展差距。这也是上文提到的“飞轮效应”的否命题,制定政策或者规划产业时都不得不予以关注。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