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年轻人为什么喜欢谷爱凌?

美国不少声音为什么对谷爱凌这么气急败坏?

为什么这么多商业企业一早就抢签谷爱凌的代言?

大环境要变了。

 

一者是,中国用冬奥在做一个测验,不要把这次的海量归化当成举国体制的延申,完全不是,这些归化运动员,哪个不是自己家氪金氪出来的?他们不需要体工大队的兜底,他们来代表中国参赛,除了对中国有或没有的热爱(这一点都不那么必须),他们是认为这里机会多。

中国已经是经济第二大国了,我们对全球人才的吸引排到全球第二了吗?好,我们如果创造了一个更容易出成绩的环境,能不能吸引人才?至少从华人人才开始吸引呢?

冬奥就是一个测验,家里氪金,运动本身又是爱好,代表中国出战冬奥是不是更容易,参赛是不是更容易出成绩,一路都是yes,当然就会这么做了。

这个逻辑适用于越来越多的人这么做,对谷爱凌,不一定适用。她的能力已经超乎于非来中国才能参赛不可得地步了,所以美国很多声音才气急败坏,所以这么多企业抢先去签代言。

因为她是这个测验考完带来得惊喜,但她和这个测验不完全等价。

 

二者是,这种测验一旦成功,从冬奥开始,一个一个场景如果都开发出来,会怎么样?中国宏观上会在很多场景上实现冬奥一般的跨越式成长,这对于国家发展显然极其有利。

可以想想,还有什么场景是这样的。海外高知家庭氪金,一些入门门槛高且和兴趣较为一致的领域,国内发展还不充分的,等等。

比如艺术设计,比如文旅创意,我也还没想到别的,但肯定这套方法论,够玩十年的。

一将功成万骨枯,国家要发展,会介意郑国渠是哪国人来挖的吗?当然,这个例子举得也不恰当。

 

三者是,如果国家这么做,海外的年轻人,特别是华人,会怎么做?

当然是学习谷爱凌了,两个学期在美国,寒暑假回海淀补习奥数,要首秀了,回国。

出名要趁早的话,都能赶上两边选国籍之前回来。

那么现在10-13岁的ABC,如果父母还没换国籍,抓紧学汉语,寒暑假再对中国市场补补课,最迟到22岁本科毕业,就可以直接来中金中信上班了。

这个趋势其实已经跑了几年了,只不过谷爱凌是锥之处囊,脱颖而出了。

会有更多的人想明白,也这么做。

 

四者是,以后国内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因为以后不是国内长大的年轻人之间竞争,还有不少同龄人从海外回来竞争,还有真的外国人会来竞争,那怎么办?

所以年轻人会格外重视,程序正义,实质公平。

因为中国绝对不能形成一种唯”洋“是举的潜规则,但我们又要充分吸纳归化人才带来的新鲜血液,那么公开、公平、公正、透明,就会非常非常重要。

别轻易说年轻人民粹,年轻人要求什么自己心里非常清楚,也别把他们的境界想低了,对回来断位夺C、程序上没有争议的谷爱凌,他们迷得像个弟弟。

所以程序正义的重要性,不能低估。这也对我们的很多社会治理、公共治理提出非常高的要求,因为治理作为一种公共品,未来社会的要求提高了。

 

五者是,大盘向上走,国外人才来,那么怎么给本土年轻人建立”水涨船高“的态势?

好的国家或地区,本土年轻人从小享受最高质量的教育,天生站在更高的起跑线;

不好的国家或地区,外来人才直接空降,本土年轻人只能从事低端工作,看着北佬去律师行、投行工作而兴叹。

教育服务如果不能跟上整个经济大势发展,未来会很可怕。

上升国家不允许任何一个人掉队。

 

六者是,更加复杂的人才来源,是不是思想建设、理想建设就更重要?

归化人才来只是为了镀金吗?还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能够和我们这些本土年轻人一样,为更宏大的叙事服务?

”主人翁“三个字不是白说的,这需要有足够的资源投入,充分的跨期承诺,完备的共同理想,系统的协作体制。否则怎么能让人拧成一股绳呢?

建立一个更加兼容并包且体现中国文明特色的叙事,是不是真的很重要?

”中国梦“三个字,需要更加全面的展开。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开放和进取的文化传统,汉唐如此,建国后外国专家对我们的支持也至关重要。但我们以往的人才引进,大多都是有计划,依靠体制完成的系统工程,而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如果我们能够继续发展,在人才引进方面,会迎来完全不一样的时代。

这里面值得我们做的工作还很多。


 

话题:



0

推荐

高尔基

高尔基

238篇文章 28分钟前更新

笔名北方君子,张家口人,财新传媒副总裁,曾任职于汇丰银行、中信证券,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首届本科生校友导师。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