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外话)
2014年对于我,绝对是收获的一年,其中最让我难忘的是,蒙中信出版社老师修正润色,并得到中信证券授业恩师德地立人先生作序,过去五年的诗歌习作得以结集出版。夙愿成真,为答谢这些年对我提携有加的老师们,我把这部习作《城市的味道》送给师长们指导。不想春节假期,得到了一位老师的回信,读后不禁感怀,一方面是老师不愧是过来人,对我当时心境的体察把握,另一方面也是回想起老师们对我谆谆教诲的情景。
得到老师的授权,发给大家,和大家分享,也谢谢大家支持我的习作——《城市的味道》。
http://www.amazon.cn/%E5%9B%BE%E4%B9%A6/dp/B00LSF7EAK
青年时代的孤独是值得的
尔基:
首先给你致以春节的问候。11月便已收到你的大作,但无奈公私杂事太多,兼之怠惰,春节长假才得以详读,一读便难以释卷,字里行间如身临其境,索性给你写这封信。
《城市的味道》,这个名字,你前年在香港便和我提过。记得你当时确实说过,走过的城市都有各自鲜明的味道,你希望以此突破,把这些年的游历生活做一个整理。今天看来,显然这个目的是达到了的,而且你在各个城市着力浓淡有别,排序也自得章法,读来很是有趣。
故乡为首,那是当然!《写给故乡张家口》,你的题记是“乡情历历,二十年风物犹记。”11个字,个个都透着你对生命原点的守望。最喜欢你的《老屋纪事》,你说,“我说,迈出一步,再迈一步,/看看我们劳累的父母,/那就是我们这一代的归宿。”这让我想起你当年的一首习作《一代人》:“出海,没有船桨,/挂帆,遇着风浪。/我们总归回来,/伤痕和兽骨,/就是我们的勋章。”尽管这次没有收录,但是能够看出,你骨子里有一种穿透历史的悲悯。
写给清华的几首诗,大多和校庆、院庆有关,你在《梦回园子》里运用了类似元曲的韵律,和在《兄弟你在哪里》所运用的民谣体,相映成趣。不过其实感情最饱满的,窃以为是《孩子》,一座永远年轻的园子,和一个从年轻到年老的青年人,相依相望的感情,结束在“我知道,/纵然我白发苍苍,/我永远是你的孩子,/我愿意。”作为校友,以我今天的年龄,我当然更能体会这种感受。
然后是香港,你用了“一梦千年”,恐怕你觉得在香港的几年今天回望更觉如梦吧!你的《香港香港》,题目虽然仿若汪峰的《北京北京》,但内核的确不同。贯穿全诗的“回眸,回眸,异乡人的名求。”,真的是催人泪下。每一次大气磅礴的铺排,都落点于这句话,让我也想到,当初在香港最初涉足金融行业的那几年。说漂泊却已常驻,说常驻却仍在异乡,天高地远,红男绿女,却间或“独怆然而涕下”。非漂泊者不能理解此中真意。
然后是北京,你用了“正在进行时”,所以我可以理解为,多多少少是当下的心情了吧。这里面很多北京名胜的游览之作,却也能想象出北京内涵广阔的文化给了你不少灵感。你把你的笔墨写给南新仓,写给南锣鼓巷,写给万圣书园,也写给刚刚辞世的史铁生先生。但是,我想说,直到《我生命中有一个园子》,我觉得你在北京的诗作,精彩有余,走心不足。可能是喧嚣了吧,只有这最后一首,也许是一场搬家,给了你更多梳理和沉淀。
你在成都的习作,基本上沿袭了在北京诗作的特点,锦里、宽窄巷子、九眼桥、合江亭,然后又回到锦里,到这里我才开始理解,对于一个年轻人,把笔墨留给那些人来人往的地方,而不是沉迷于灯红酒绿,应该说,恰恰说明,作者是站在场外视角的局外人。你在成都的最后一首诗,给这种心境加了绝佳的注脚,“对着你的佛陀,/我别无选择,/做一株,/曼陀罗,/唱寂寞的歌。/奈何。/奈若何。/不奈若何。”
看到这里,尽管夜已深,又不忍释卷,我就潦草快速地浏览后面的内容,能够看到你给国内几座城市、美国、欧洲、日本等城市都留下一些诗作,随后还有一些颇具传奇特色的叙事诗,颇有“小说诗”的味道。直到最后的一章,你终于用《写给她》这样的题目来传达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即作者终于要告别单身生活了。你在《一月一花》里写道“有你陪伴是生命的惊喜,/在那之前,有很多崎岖和孤寂,/于是我默默行进,/祈祷光亮的赐予。”
把书扣在台灯下,暗夜里听着窗外的爆竹声,我的确很激动。一个怀揣梦想的文艺青年,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从张家口出发,求学北京,入职香港,游历国内外形形色色的城市,在商旅出差之余发挥他丰富的想象力,创作了很多作品,对于我们这种过来人来说,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因为这实在就是我们年轻时的写照。我们践行了圣贤卢梭在《论教育》中对年轻人“游历”的建议,但同时我们也饱受离乡之苦。在仿若流浪的年轻时代,我们往往都是在一种局外人的视角观察一路经历的城市,承受着孤独、失败以及彷徨的摧残,并坚持着向某个有光亮的方向挺进,直到把旧世界拉开一个大口子,大踏步地冲向属于自己的香格里拉。
尔基,你“祈祷光亮的赐予”,但这“光亮”又何止是爱情。我们选择的年轻时代,那仿若标配的孤独、失败和彷徨,是我们成长最好的试金石。记着当年马克思的话吧,“只有在那崎岖的小路上不畏艰险奋勇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我很高兴,在读完你这本诗集的一刹那,我能够听到你的心声,你大概应该已经走出那种青年时代的彷徨,把所有的经历整理打包,珍藏起来了吧。
希望能够看到你更多的习作。当然,如果以后没有心境写诗了,也不要强求。我也大概有二十多年没有写诗了,有时拿出来看看,还是挺有趣的。灵感是缘分,尤其是生活不大如意时,才更会眷顾你,所以不必强求。
注:历史文档上传至gorky.blog.caixin.com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