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七夕特辑
《致橡树》:二十载情爱镜像里的独立诗行
2025年8月 · 七夕特别策划
又至七夕,当玫瑰与情话铺满街巷,重读舒婷的《致橡树》,仍会被诗中"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的爱情图景击中。这首写于1977年的诗,以橡树与木棉的意象,打破了传统情爱中"依附"与"牺牲"的桎梏,而过去二十年的大众文化,恰如一面多棱镜,折射出不同爱情形态的变迁——从凌霄花式的仰望,到菟丝花般的缠绕,最终仍向木棉与橡树的平等共生回归。

一、橡树:爱情里的"独立基座",不是"唯一支柱"
诗中的橡树,是"有铁一样的腰脚"的存在——它挺拔、坚韧,却从不是"支配者"的象征。舒婷笔下的橡树,是爱情里"并肩站立"的前提:先有独立的姿态,才有平等的对话。这一点,在过去二十年的影视剧中,从"霸总拯救"到"伙伴同行"的男主形象转变里,体现得尤为明显。
《流星花园》→《开端》:从拯救者到同行者
早年的偶像剧里,橡树常被塑造成"无所不能的拯救者";而近年的《开端》中,肖鹤云不再是"完美英雄",他会恐惧、会退缩,却与李诗情在循环中共同寻找真相。
《大投行家》与《手游女皇》中的郭柯
他并非传统意义上"掌控一切"的伴侣,而是在事业上与余茜旗鼓相当的同行者。这种"不做唯一支柱,只做并肩基座"的相处,正是橡树意象的鲜活注脚。
真正的"挺拔",从不是让对方依赖,而是与对方一起,都拥有"铁一样的腰脚"。
二、拒做凌霄花与菟丝花:警惕爱情里的"依附式浪漫"
《致橡树》中,舒婷明确拒绝两种情爱姿态:"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前者是"借势的依附",后者是"自我牺牲的奉献",本质上都是将爱情的价值寄托于对方。
凌霄花再艳丽,失去橡树的高枝便会坠落;菟丝花再缠绵,离开宿主便无法存活。真正的爱情,从不是"谁依附谁",而是"谁都能独自站立,却愿意并肩同行"。
《人鱼小姐》与《裸婚时代》的警示
雅俐瑛为复仇而接近朱旺,将人生的重心完全绑定在"获取爱情"与"报复他人"上;童佳倩最初将"婚姻"视为幸福的全部,依赖刘易阳的承诺——这些角色的困境,恰印证了诗中"借高枝炫耀"的虚妄。
《手游女皇》中的鱼歌:独立精神的延续
当爱人罗笙逝去后,她没有陷入"失去支柱便崩塌"的菟丝花式悲剧,而是带着罗笙的愿望,继续深耕手游领域——这种"不依附过往,不迷失自我"的选择,正是对"凌霄花式依附"的坚定拒绝。
三、成为木棉:以"对等灵魂",写就爱情的双向奔赴
诗的核心,是"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木棉有自己的"红硕花朵",有"铜枝铁干",它不借橡树的高枝,却与橡树"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这是爱情里最珍贵的"对等":精神独立,灵魂共鸣。
《知否》盛明兰与顾廷烨:木棉与橡树的典范
明兰从不做"等待被救的闺阁女子",她藏起锋芒、经营自身;顾廷烨也从不将明兰视为"附属",而是尊重她的智慧与韧性,两人是"夫妻",更是"知己"。
《爱情而已》梁友安与宋三川:各自精彩,彼此成就
梁友安有自己的职业追求,不依赖爱情填补人生;宋三川有自己的成长节奏,不借对方的成熟"避雨",他们的爱情是"你有你的铜枝铁干,我有我的红硕花朵"的生动诠释。
在《穿过红尘遇见你》中,孙丽的"金融理性"与苏哲的"音乐浪漫"从不冲突,反而在彼此的支撑里,长成了更完整的自己。同样在《手游女皇》里,谭墨与苏洗的感情是"木棉式奔赴"的写照——以对等的灵魂,写就双向的奔赴。
四、七夕回望:我们为何仍需要"橡树与木棉"的爱情?
二十载光阴流转,大众文化里的爱情故事,从"霸总与灰姑娘"的童话,到"独立个体的双向奔赴",恰与《致橡树》的精神不谋而合。如今再谈"橡树与木棉",不是否定爱情里的温柔与依赖,而是拒绝"失去自我的付出"与"借势攀附的索取"。
郭柯与余茜的"同行不依附",鱼歌对罗笙"铭记不迷失",孙丽与苏哲的"支撑不捆绑",谭墨与苏洗的"共担不俯视"——这些都在印证:好的爱情,从不是"一方为另一方牺牲所有",而是"两个人都活成独立的树,却愿意让根紧握、让叶相触"。
七夕的意义,从来不是歌颂"谁为谁牺牲",而是致敬"两个独立的灵魂,愿意并肩走向更远的未来"。正如舒婷在《致橡树》里写的:"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这份坚贞,不在依附,而在对等;不在索取,而在共生。
话题: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